【南山寺】南山寺在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九龍江南畔的丹霞山麓,南背靠丹霞山,北面向九龍江,它原名“報劬崇福禪寺”,唐開元年間太子太傅陳邕所建。為漳州八大名勝之一,是聞名海內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佛教大寺院。
陳邕原籍京兆萬年縣(今陝西西安),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,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師,李隆基登基,封為太傅。開元二十四年因與奸相李林甫不合,被貶謫到福建,先居福州,後遷興化,最後遷居漳州。他看中九龍江南畔丹霞山麓這塊山水秀麗的地方,興建府第,因為建造形式類似宮廷,且有五個大門,違犯規制,被人密告到朝廷,說“陳邕興造皇宮,陰謀造反。”皇上派欽差前來查辦。消息傳來,陳太傅謊了手腳,心想大禍臨頭,苦無對策。在危急之時,他的女兒金娘含淚請求父親舍宅為寺院,讓她削髮為尼,以保全家性命。陳太傅只得應允,即日請來法師,為金娘剃度為尼,並把她的閨房改為“修真淨室”,依隋唐以來獻宅田為寺院習俗,將府第改為“報劬院”。欽差大臣來到,見所建是寺院不是皇宮,據實複旨,陳太傅免予問罪。
【明清古街】街區不僅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古街格局和民居特色,而且擁有不少知名度較高的旅遊資源:“尚書·探花”、“三世宰貳”兩座石牌坊和漳州文廟,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;漳州府衙舊址、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、嘉濟廟碑、王升祠、比干廟、太平天國侍王府等,均是著名的文化古跡;曾在明代風靡一時、被譽為國內三大著名年畫的漳州木版年畫,也出在這一街區。
【千年孔廟】漳州文廟是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,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文廟始建於宋慶曆四年。 歷史上,朱熹、鄭成功、黃道周都曾到此廟祭祀孔子;南宋建炎年間,孔子後裔避兵入漳,居住於此,其子孫世代相傳住於廟內直至明正德年間。現存占地面積15000平方,有儀門、戟門、丹墀、月臺、大成殿,兩旁為東西兩廡及敬一亭等。文廟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歷史文物價值,是漳州文化發展史重要的實證物。大成殿內部結構和細部裝飾據專家考評均為宋代遺物,是研究宋代文廟建築的珍貴實例,反映了當時閩南一帶較高的石雕刻技術和建築技術水準。
【九龍江】又稱漳水、龍溪、柳營江,是中國福建第二大河,閩南第一大河。發源於龍岩市。長258公里,流域面積1.47萬平方公里。其出海口位於廈門、金門一帶,其中位於出海口南岸的漳州月港乃明朝海禁時期,明政府認定的四大走私港之一。
【南江村土樓】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湖坑鎮南溪,是南溪土樓長城第二個村, 南江村客家土樓獨具特色,主要土樓有23座,建築形態有正方樓、長方樓、圓形樓、八卦樓和土箕形樓相容並蓄。堪稱“土樓奇葩”生態旅遊資源豐富,吸引八方來客。
在南江村何山應頂的觀景臺上俯瞰南江全景,方的、圓的土樓沿著蜿蜒清澈的南溪河一字排開,好似一條狹長的玉帶飄在山巒中。據該村大學生村官蘇文豪介紹,南江土樓依山就勢,佈局合理,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“風水”理念,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要求,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平地,用當地原生建築材料和傳統建築技術,形成一種獨特的、自成體系的建築形式。
南江村的土樓很多是以“慶”字命名,如咸慶樓、余慶樓、環慶樓、天慶樓和興慶樓等,象徵和睦團結。還有振陽樓、福興樓、經訓樓、天一樓、東成樓等樓名,頗具文化內涵,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“天一樓”和“東成樓”了。
據“天一樓”的住戶江書奕說,原來此樓叫源聚樓,建於1915年,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,呈鵝卵形,每逢節慶喜事,樓中的天井廣場可宴客20餘桌。因此樓前後兩溪合抱,清澈的溪水繞樓而過,合二為一,故而得名。然而1929年一場大火使得該樓遭到毀滅性打擊。後來,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,更名為“天一樓”,取“天一生水”之意,望以水克火,天佑此樓。
|